2018年,水泥價格盤點
一、全國價格綜述
在4萬億需求強勁拉動的背景下,2011年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411元/噸,隨后需求下行,直至2015年需求超跌,引發價格大幅回落,2015年較2011年下跌124元/噸,市場遇到冰點。
市場倒逼增加了行業重組緊迫感,2016年大企業重組加快了步伐,市場整合,價格反彈成為行業主旋律。國家供給側改革,環保督查力度加強,水泥供給端受到抑制,市場供需關系得以改善,價格恢復節奏加快。
2018年與2011年價格起點在一個水平線上,年初大家都看好2018年,兩點:
2011年,雖是需求上行期,但新增產能釋放巨大,導致價格走低;
2018年,需求持平是大概率,但供給端受到錯峰+環保雙向施壓,市場外部環境得到充分改善。
2018年供給壓縮的彈性要好于2011年需求增長的彈性。2018年價格走勢正如年初判斷,8月開始形成巨大反差:2011年一路向下,218年一路向上。
2018年年末盤點:全年平均價格431元/噸,高出2011年20元/噸。
二、地區價格比較
— 全國,再創價格歷史新高,較2011年增長4.75%;
— 除東北外、西北外,所有地區價格較2011年都有增長;
— 華東,價格最高,463元/噸,較2011年增長3.35%;
— 西南,增長幅度最大,上漲78元/噸,增長23.13%;
— 華北,北方地區唯一價格超過400元/噸地區;
— 中南,價格450元/噸,略低于華東,增幅大于華東,上漲35元/噸,增長8.43%;
— 東北、西北,分別回落27、16元/噸,下滑6.43%,3.92%;
— 長三角作為今年市場領頭羊,價格最高地區,473元/噸,較2011年增長21元/噸,增長4.72%。
三、價格排名
500元/噸以上價格,14個,從地理分布上可以看出:由東向西,在全國中部基本形成一個500元/ 噸以上高價格區域(被陜西、重慶切斷)。
400~499元/噸的省會城市8個,低于400元/噸以下的9個,如下:
華北:山西、內蒙古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華東:無
中南:無
西南:貴州、云南
西北:甘肅、寧夏
四、市場分化,價格先導
1 全國
2009~2011年,4萬億投資大幅拉動水泥需求,價格同步攀升;
2012~2015年,新增產能供給過快增長,導致供需關系失衡,價格快速急跌;
2016~2018年,大企業市場整合提速,市場再平衡能力加強,行業效益回升。
期間,2016年價格止跌;2017年價格逆勢上揚,上調65元/噸;2018年在供給端進步改善條件下,盡管水泥產量較2014年下滑11.15%,價格較2011年上漲4.71%,鞏固了2017年價格恢復性上揚態勢。
2 北方市場
北方地區(華北、東北、西北、山東、河南),市場持續下滑,2018年水泥產量較2013年下滑31.67%;2016年金隅冀東重組、兩材合并,錯峰力度加大,供給收縮明顯,供需矛盾降溫,價格較2011年上調4.35%。
3 南方地區
2014年以來,需求在高位盤整,2018年水泥產量較2016年小幅回調3.15%,借助北方錯峰,北下水泥減量,供需關系明顯修復,價格線性走高,較2011年上調6.50%。
4 華北市場
下行市場重災區,內蒙最嚴重,山西稍差,京津冀尚可。金隅冀東重組,在京津冀市場大幅收復"價格失地",為華北做出貢獻。2018年產量較2013年下挫1/3,價格是北方地區唯一上了400元/噸臺階,較2011年增長5元/噸,來自不易。
5 東北市場
需求持續下底,仍未見底,較2013年攔腰砍去,形勢不言樂觀。借全國大勢價格也有反彈,力度不大,較年度之高價格2012年66元/噸之差。核心問題,錯峰已到盡頭,去產能遲遲難以啟動。
繼遼寧云鼎水泥公司集團之后,本月由、亞泰、北方、冀東三家成立吉林水泥公司,3家公司產能占吉林83%,扭轉市場頹勢應是主導思想。關鍵問題除本地市場下行外,如何管控水泥流向和去產能問題。近期在對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曹建林先生和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先生采訪,東北市場問題都是他們明年關注的問題,是否能夠瓜熟蒂落?
6 華東市場
2011年市場價格攻堅戰,華東是主力,全年始終保持領漲態勢。2012年以來,市場需求都在7億噸以上,是在高位穩定的市場。華東2011年1~10月價格領先2018年,直到11月,才被2018年超出。
7 中南市場
中南與華東市場是中國水泥行業的"雙保險",兩個市場的容量占到全國的60%,也就是說這他們的成敗決定了行業的生死攸關。國家統計局統計口徑,2018年華東、中南水泥產量同口徑同比上年都是增長,錯峰+環保力度都有增加。尤以華南(廣東、廣西、海南)近年需求領漲全國,量價齊升實屬難得市場。
8 西南市場(價格未含西藏)
西南是成長性市場,成長動力來自云(南)貴(州),成長也有煩惱:云南的異地產能能置換引起爭議;貴州需求起落過猛并伴隨新增產能置換,沒有更上全國市場節拍,云南價格基本原地踏步,貴州價格不漲反落。相比之下,(四)川渝(重慶)今年市場火爆,急轉之上。主因:多年的市場探索,今年發酵。川渝市場聯動+錯峰生產,功不可沒,市場形成共識:需求是剛性,刻意打壓需求不會增加,平衡供需,內外兼施才有保證。川渝對西南市場價格反彈起到至關作用。問題來了,區域價差增加了市場流動性。
9 西北市場
西北步華北、東北市場后塵并有加速趨勢,市場不容樂觀。2018年水泥產量較2014年下跌24%,價格較2010年下跌12.75%,下跌56元/噸。
五、2019價格預判
2019需求端下滑接受度3~5%。供給端變數,廣西、云南、貴州。川渝今年市場的翻轉能夠消化云貴多少流入量;廣東市場需求的穩定,是接收廣西新增的關鍵。
市場已有共識,上述地區唯有實施切實的錯峰生產,抵消新增帶來的不平衡,方能穩定市場;東北市場關鍵在遼寧,東北地區的錯峰需要借鑒南方,淡季的錯峰數有量無市,旺季的限產才能保持市場供需相對平衡。
西北市場企穩取決于基建投資拉動。
穩定、平衡是2019年市場關鍵詞。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