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1月,需求高位支撐,供給縮量減產
一、全國宏觀基本面
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度數據,基本建設繼續在高位強勁增長,累計投資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速15.75 %。房地產投資繼續增長,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7.50%。兩項投資在投資額、增速上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二、水泥產量
全國水泥產量2017年1~11月度21.55億噸,是2011年以來產量第四位,增速是第二低點。
11月水泥產量1.92億噸,是2012年以來最低點,首次跌破2億噸關口。其原因:一是,需求在下降;二是,年度錯峰生產,大部分省份在11月啟動,這應該是水泥產量下降主要原因。
南北方水泥產量分化現象這幾年日趨嚴重:
產量:2013年是北方(華北、東北、西北、山東、河南15個省市區)產量頂點,8.86億噸,2017年縮至7.26億噸,減量20.8%,2017年是南方最高點,較2013年同比增加8.7%,這一增一減反映了地區市場差別程度。
比重:2011年,北方產量占比全國比重41.29%,南方58.71%;6年之后,北方下降近8個百分點,跌至33.70%,南方則增加到66.30%。
增速:2011年以來,北方水泥產量出現3次負增長,南方只在2015年出現負增長。2011~2014年,南北方增速都處于中速增長,差別不到兩個百分點;2015~2017年,北方年平均負增長5.98%,南方保持0.85%增長,反差明顯。
地區省份間差別更大,2017年1~11月,華東、中南累計水泥產量高于去年同期,西北持平去年,其他地區不同程度縮水:
中南,為歷史最高產量;
華東,西南,為第二高點;
西北,為2011年以來倒數第三,較產量最高年度2014年2.13億噸負增長11%;
華北、東北水泥產量為2011年以來最低,較產量最高年度2013年下降35%以上,下降趨勢沒有得到扭轉。
2017年1~11月數據表明,南強北弱格局依然未變,增長速度一增一負,較上月差距進一步拉大,相差9個百分點之多。
變化是一直增速遙遙領先的西南在今年遇到了"紅燈",增速在9月連續3個月陰跌,進入旺季,也沒有起色。華東、中南仍然保持增長態勢。
江蘇省水泥產量位居榜首;山東、河南盡管受到錯峰生產影響,產量仍保持前列,12月份,會有改變。
產量排名前11個省份中,華東4個,中南4個,西南3個。2017年全年將會有12個省份年產量超過1億噸,河北上已遠離產量前6,退居到13。3個直轄市水泥產量都在400多萬噸以下,較前年有很大縮水。
縱觀到省市區增速,14正,17負,產量正增長地區除寧夏、新疆列為前兩位外,都為南方地區省份。
華北,均為負增長,其中北京、內蒙、天津負增長都在19%以上;
東北,三省都為負增長,黑龍江負增長17.58%;
華東,除山東較去年同期略降外,都為正增長,安徽最高,9.06%增幅,浙江至2014年以來首度正增長,5.01%;
中南,兩廣為正增長,廣東增加7.34%,較2015、2016年有不小增幅;
西南,四川負增長4.91%,拖累西南整體下降,云南、西藏較去年大幅下降;
西北,水泥產量增長速度明顯分化,銀川、新疆增速在10%以上,排名列全國第一、第二,陜西略低于去年,青?●!⒏仕嗤認祿?0%以上。
水泥地理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請注冊,凡本網注明"來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水泥地理"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水泥地理"。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